2020年才開始,Creative Commons 已在網站發布消息,公告 CC 4.0 授權條款全文的華語翻譯(使用傳統字體)與中文翻譯(使用簡化字體)兩份正式文件都已經上線了。
新知消息 News
-
2020-01-03Topics: 部落格
-
2018-06-24
Creative Commons 是個全球網絡,連結了世界各地認同自由文化理念、採用開放授權條款的實踐者。Creative Commons 雖僅是註冊於美國的一個非營利組織,但經由與各地行動者的合作,其所推展的「創用CC授權條款」 (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),已發展到第四版並翻譯為多種語言,廣泛使用於全球。創用CC授權條款的導入、翻譯、推展等工作,過往在台灣係由在中央研究院的「台灣創用CC計畫」 [1],以專案方式與國內眾多單位與使用者協力進行。
2015 年起,Creative Commons 進行一系列關於「全球網絡策略」 (Global Network Strategy) 的諮詢 [2]。2018 年四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了 CC 全球會 (Creative Commons Global Summit) [3] 之後,此全球網絡策略也就將全面開展 [4] [5]。此全球網絡策略,將以世界各地自行組織的 Chapter,為全球推展 CC 授權的基石。這項策略的背景與細節,可參考線上文件集 [6]。此外 Creative Commons 也將成立 「CC 全球網絡」 (Creative Commons Global Network),並募集個人以及機構為會員 (Member),以凝聚眾人力量,協力發展 CC 相關平台,並參與此全球網絡的治理。CC 全球網絡的詳情可參見其會員網址 [7]。
Topics: 部落格 -
2018-03-13
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(以下簡稱 CC0)本文的華語翻譯於 2018 年 3 月 12 日正式上線了,內容請見此連結。
CC0,有別於其他的創用CC授權條款可選擇保留部分權利,例如可選擇「非商業性」此授權要素以保留作品獲取商業利益之可能,作品一旦採用CC0,即表示該作品之創作人或權利人,在法律允許的最大範圍內,拋棄其對於該作品的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,且此權利拋棄的宣告是不可撤回的,意即,一旦採用CC0,事後即不得對該採用CC的作品再主張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。
Tags: CC0Topics: 部落格 -
2017-08-11
政府資料是否對民眾開放、透明、並公開接受監督,是衡量國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指標。除此之外,隨著近年來公民意識逐漸升高,社會大眾對政府施政與公共議題也愈發關心。為了掌握政策制定流程與監督政府施政,公民更需即時取得支撐政策形成的相關資料。在科學發展路途,研究資料的累積與分享,更是深受學術社群重視。以開放協作方式,共同設計實驗,收集儲存處理巨量原始資料,逐漸成為常態。在這同時,開放資料議題也牽涉到個人資料處理以及隱私維護,資料儲存與散布的技術標準,以及共用資訊服務平台等多項層面。如何營造、改善並向社會推廣開放資料的環境,是眾人值得關心的議題。
Topics: 部落格 -
2016-12-30
呈現寡占狀態的學術出版市場,衍生出文獻集中化的現象,加上不合理的商業模式,使各大圖書館漸漸無力負擔出版商不斷提高的期刊訂閱費用。這樣的狀況與爭議於近年浮上檯面,愈演愈烈,在荷蘭、德國,以及臺灣,不約而同皆發生了各校圖書館集中談判,進而發動抵制的抗議行動。雖然此場戰役並未結束,甚至可以說是方興未艾,本文,就各地對學術期刊拒訂進而抵制的重要發展進行紀錄,以協助讀者能迅速簡要的了解其變化脈絡。
Tags: Academic Spring,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, CONCERT, Elsevier, Oligopoly of academic publishing, open access, subscriptionTopics: 部落格 -
2016-12-21
創用CC 授權條款的應用和推廣,為著作權利的靈活運用提供了許多新機會,然而,要救濟財團與公眾之間權利地位失衡的狀況,單靠創用CC 授權條款,並不足以成為全面性的解決方案。所以近年 Creative Commons 各合作組織,也很積極參與各地區著作權法的修正與討論。
11 月的第三週在歐洲日內瓦,Creative Commons 參加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(WIPO) 著作權與相關權利委員會一年兩度的會議,Creative Commons 從 2011 年以來一直在 WIPO 擁有「觀察員」身份,這表示不但可以參加會議,還可以對委員會的活動提供書面或口頭的意見回饋。
CC Australia 的 Delia Browne 代表參與此次會議,明確的指出:Creative Commons 支持對教育性限制和例外,設立最低標準的強制性,以此來保障一般民眾最基礎對教育讀物的近用地位。
Tags: CCHQ, copyright reform, education, limitations and exceptions, OER, open access, open education, SCCR33, WIPO,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Topics: 部落格 -
2016-12-07
Open Data(開放資料)並不僅僅是政府的事!長期來看,學術領域與商用領域也必須隨後跟進,如此 Open Data 才能在長期發展下,形成一個豐富應用的生態系 (ecosystem)。
Measurement Lab 這個具有學術研究並商業發展雙重面向的單位,目前率先將其調查分析所得的相關資料,自行採 CC0 -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的方式,Open Data 出來給不特定多數人皆可不受限制利用,其動機、作法,以及產生影響,非常具有報導與持續觀察的價值!
Tags: CC, CC0, ecosystem, facebook, foia, Google, measurement lab, mlab, new america, open data, open government data, open source, princeton, roadkill, roadkilltwTopics: 部落格 -
2016-12-06
Rights Statements 和既存的公眾散布機制,是處於相輔相乘、互相填補的定位,進一步來說,Rights Statements 並沒有創設任何新的授權條款或權利宣告模組,它僅是在既成的架構下,疏導特色相近的授權模式能被統合分類,以讓使用者在瀏覽相關數位素材時,能收一目了然、快速領略其基礎使用狀態之效。
基本上,Rights Statements 這三大分類、十二細項的文化館藏權利標示的模式,在我國亦多能被直接適用,在統合各個文化館藏自訂提供模式讓公眾了解的面向,更具有他山之石,可以攻錯的參考價值。且就現行普遍流通的創用CC 授權條款及其他公眾授權條款,得收相互輔助之效。其於權利盤點上揭示的分階機制,亦相當程度有助於文化館藏機構,據以學習先採輕簡盤點後進行素材公開披露,後續再集中資源釐清重要專案的權利狀態,以妥善文化素材開放授權的後續舉措,並收積極施政令民眾有感之效。
Tags: CC, CC0, CNE, InC, InC-EDU, InC-NC, InC-OW-EU, InC-RUU, moc, NKC, NoC-CR, NoC-NC, NoC-OKLR, NoC-US, Open Culture, open data, PDM, rightsstatements, UNDTopics: 部落格 -
2016-12-05
文化館藏基礎權利標示 (RightsStatements.org) 是一個由歐洲數位典藏平台 - Europeana Collections 與美國數位公眾圖書館 (Digital Public Library of America ,DPLA) 共同發起的協力專案,此一文化館藏權利標示套件的主要建置目的,在於協助跨界跨域的美術館、圖書館、檔案館,以及博物館,能以最淺顯方便的標示模式,來述明自身數位館藏最基礎的權利狀態,從而便利、加速該數位素材的流通與被使用。
許多具歷史性的典藏文物,其依著作權法的基本預設,權利狀態應已進入眾人皆可不受限制利用的公眾領域 (Public Domain),然而也正因為年代久遠,若缺乏直接證據或得以準據的捐獻文件,要確認此一狀態亦是充滿了不確定性,且全面盤點過程高度耗費人力、時間等相關資源;然而,公開展示的素材並不代表其權利人已採開放式授權,從而公開與開放之間,具有相當可操作的彈性空間,館藏機構若在政策上同意將數位藏品先行公開上網,當有助於文化素材提升曝光度,此時在僅供公開瀏覽的權利盤點上之舉措,可輔以要項式的初階處理,在清簡人力、時間等資源的前提下,以 Rights Statements 標準化的模組,就素材的基礎權利狀態簡要述明,而若上級機關構或社會大眾對於特定館藏,提出開放式提供深度利用之具體訴求,後續再撥付必要的資源進行細節的權利盤點。
Tags: CC, CC0, CNE, InC, InC-EDU, InC-NC, InC-OW-EU, InC-RUU, moc, NKC, NoC-CR, NoC-NC, NoC-OKLR, NoC-US, Open Culture, open data, PDM, rightsstatements, UNDTopics: 部落格 -
2016-12-04
網際網路的出現,為打破學術高牆的開放近用運動提供了新利器。從預印本的線上交流系統到摸索出開放期刊的商業生產模式,研究成果終於能自由流通。在打倒學術高牆的嘗試過程之中,距離讓任何人都能獲得知識的開放近用理想,又更近了一步。
此篇我們從開放近用 (Open Access) 發展史的角度來觀察,arXiv、Scholarly skywriting、SciELO、PLoS,其初始脈絡、遭遇阻力,以及商業模式都將有所著墨,以供關心此一領域發展的朋友,據以推衍未來的發展動向!
Tags: academic publishing, arXiv, open access, open access journal, PLoS, preprint, Scholarly skywriting, SciELOTopics: 部落格
Pages
